策划一年,历时逾2个月竣工,东甲百年古庙茧云宫“文化园”带来一股文化清流,亦为东甲旅游观光再添一景。
以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为主轴的“文化园”,建在茧云宫右边,空间不大,总策划张汉生接受《》专访时指出,文化园旨在宣扬四大节庆和三大传统,即春、夏、秋、冬、中华舞蹈、华乐、汉服和唐装。
张汉生说,每个季节3个月,春季闹元宵,夏季庆端午纪念屈原,秋季中秋传颂嫦娥奔月不朽神话,冬季岁末冬至庆团圆。
“除了以文字带出节日历史、渊源、传说外,也会举办应节活动如猜灯谜、裹粽子、灯笼制作、搓汤圆等,让东甲人聚一堂同欢共庆,也让年幼一代对中华文化历史多一层了解,而非只知道端午吃粽子,中秋吃月饼赏月提灯笼,冬至吃汤圆这幺简单。”
节庆为背景文化园设小舞台
张汉生指出,文化园内有一个小型文化舞台,以节庆作为背景,提供民众上台表演华乐、舞蹈及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。
“上台表演者都必须穿汉服或唐装,以达到传承、推广和发扬中华文化,唐装汉服目的。”
他说,印裔和巫裔在大节日都会穿上传统服饰,唯独华裔没有,所以希望唐装汉服普遍化。
他说,传统服饰代表一个民族,也能看出一个民族对本身文化的重视程度。
为了达到推广目的,负责小组会准备一些唐装汉服、皇帝龙袍、凤冠、格格服饰、龙椅等,让民众穿上打卡拍照,一律免费。
发扬推广传承中华文化不希望文化园商业化
张汉生不希望“文化园”被商业化,也冀望做到文化不与宗教挂钩,只要是华人,就有责任共同发扬和推广传承中华文化。
他欢迎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士慷慨解囊,所有乐捐或赞助者名字都会被雕刻在“文化园”告示板上,不放在庙内。
他感谢文化园5人小组团队即副主席张温松、副福利刘良伟、副神务林成砖、理事陈庆伟的合作,木工师傅锺金华义务钉制桌椅,告示板等。
潘永华感激土风舞班妇女自动自发助打扫
潘永华也感激一群土风舞班妇女自动自发协助打扫和洗刷,保持清洁,希望有更多自愿义工加入。
他指出,茧云宫每一物,每一景,都是东甲人的心血结晶,希望来观赏、打卡拍照者不要破坏。
他不排除其他节日如重阳节、南音等如果安排妥当,也将会被考虑成为文化舞台表演节目之一。
潘永华:文化园文物厅端午节开幕
东甲茧云宫理事会主席潘永华透露,理事会已经致函掌管柔州旅游、妇女发展、家庭与社会事务的行政议员廖彩彤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(6月7日)莅临为“文化园和文物厅”主持开幕。
他说,文物厅摆放的都是逾百年和超过半世纪的古物,文化园则令庙宇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气息。
他透露,理事会也在积极向旅游部申请,把茧云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。
他表示,这不仅带动东甲旅游业,也带旺庙的香火,同时也顺应了“南有柔佛古庙,北有东甲茧云宫”。
他指出,筑建“文化园”没有对外筹款,所有工程费用来自善信,居民自动献捐。
“策划小组节约精算,旧物再循环,如庙宇进行装修时拆除下来的横梁、铁架、树干等钉制成桌椅及告示板等。”
含浓厚中国文化特色
——居民●徐润辉(来自中国甘肃省兰州市)
很有创意,特色,含有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味道,马来西亚华人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保留到如此完好,实属不易。
马来西亚的神庙和宗教活动,都是集合民间人力、财力、物力来完成和进行,这点值得竖起拇指称“赞”。
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族文化缺乏经济资助,也许不了解华裔宗教的意义所致。
正确的宗教不只是可以团结一个族群,也可以团结所有民族,如果每个民族都能了解其他族群的宗教文化,能减少误解,达到共融共存与和谐。
吁朋友加入义工团
——居民●康秀莲
茧云宫与我为邻,只要时间许可,我会呼吁一起练太极、跳土风舞的朋友加入义工团队。大家一起打扫、整理,是在行善积德。
最重要的是文化园不具商业化,我们只求金阙大夫保佑平安、健康、幸福。
独家报道:黄丽